游戏新闻

吐槽大会体育圈吐槽好狠

2025-07-09

⚽ 1. 范志毅“封神级”吐槽篮球圈(2021年)

在第七期节目中,前国足队长范志毅作为嘉宾,对篮球运动员周琦郭艾伦进行犀利吐槽:

  • 焦点事件:针对周琦在2019年世界杯关键比赛中的发球失误(被戏称“千里送球”),范志毅调侃其葬送比赛机会。
  • 经典语录
  • >“周琦,你那个发球我看着都着急!男篮现在什么水平?脸都不要了!”

    吐槽大会体育圈吐槽好狠
  • 效果与争议:这段吐槽因过于直白且涉及职业运动员的失误痛点,引发全场爆笑,被观众称为“封神现场”,但同时也激怒篮球圈人士(如前国手王仕鹏解说杨毅)。
  • 2. 篮球圈的激烈反弹与官方点名

  • 行业批评:篮球界认为节目将职业运动员的失误娱乐化,损害体育精神尊严,王仕鹏公开表示“什么时候足球运动员可以评价篮球了?”。
  • 新华社下场:事件持续发酵后,新华社发表评论文章《自嘲之后,别忘了自省》,批评节目组为流量刻意制造“菜鸡互啄”式冲突,呼吁体育圈应专注自省而非互嘲。
  • ⏸️ 3. 节目停播与内容整改

  • 紧急停播:因争议过大,原定播出的第八期(含周琦郭艾伦反击内容)以“剪辑时间不足”为由延期。业内普遍认为实为规避风险,需删减敏感内容。
  • 后续调整:最终播出版本对体育相关内容进行弱化处理,避免进一步刺激对立。
  • 4. 节目组“险中求热度”的争议模式

  • 设计逻辑:节目组通过引入体育圈敏感事件(如运动员重大失误)激发冲突,利用“跨界互嘲”制造爆点,被指“在悬崖边跳舞”。
  • 同类案例:此前杨笠因性别议题言论遭英特尔代言下架,黄奕吐槽秦昊“嫁对娘”引发伊能静回击,均显示节目多次因尺度问题踩线。
  • ⚖️ 5. 行业红线:体育娱乐化的边界之争

  • 核心矛盾:体育失误能否作为娱乐素材?支持者认为自嘲体现包容,反对者批评消解体育专业性。
  • 历史教训:2016年首期《吐槽大会》因荤段子过多被下架;后续季节目曾沦为“洗白大会”(如林丹出轨事件避而不谈),第五季改版后重新强化攻击性,但体育圈事件暴露其尺度失控风险。
  • 这场体育圈吐槽风波揭示了脱口秀与竞技体育碰撞时的敏感边界:观众虽热衷犀利内容,但职业尊严与专业精神仍是不可逾越的底线。如需回顾原片段,可查看《吐槽大会》第七期(2021年)范志毅cut。

    九游会游戏第一品牌官网入口